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张扬笑着摇头,刚有的自得,很快又放下,牛吹一次就够。
歼灭土匪后,乡村旧势力一扫而空,形势前所未有的大好。
李国成想一举完成土改、农村改革等一系列工作。
张扬连忙阻止,不能急着大干特干,农村工作宁可慢一些,尽量把工作做细一些。
山民非常贫穷,只能经受一次改革,政策执行有偏差,犯了错误,连挽回的机会都没有。
滇南算是华夏最穷的地方之一,但再穷也有裤子穿,有公社给的救济粮吃。
而且缅北的人,连裤子都做不到一人一条。
下地干活的妇人,往往是用一块旧布围起来当裙子,裙布是没有钮扣的,全靠勒紧了,把布头系回腰上。
系的布头松了,就连忙勒起来,不然下半身全走光。
极度地穷,经不起折腾,只要改革失败一次,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互信就又崩塌了。
山民又回到仇恨山外人,只会埋头种罂粟,一被煽动就下山抢劫的土匪状态。
穷不代表百姓善良淳朴,相反穷山恶水出刁民。
山民狡黠得很,贸然分浮财、分田地,极可能出现丁口多的家族占便宜,成为新的村霸。
等驻村小队一走,山寨的生态依旧没变,只是换了批食肉者。
所以张扬才提出三项改革,引导山民加入集体劳作。
人的本性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都会通过集体生活表现出来,而且是一点都不做假的显现。
李国成再翻一次报告,“如此穷的山寨,头人的家财居然这么多,真让人难以置信。”
孟坎村土地以坝上梯田为主,共300多亩稻谷水田,剩余的都是坡地,坡地也就是旱地,只能用来种罂粟。
人均不到2亩良田的山寨,其中238亩水田是村长和他手下的,绝大多数村民,连当佃农的机会都没有,只靠种罂粟活着。
“这点田,分了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。”
本来以为分了田,就能解决农村问题,可没想到现实是这样的,可把李国成给愁的。
张扬:“那也得分!”
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,根据地说不分田了,人心立马散大半。
有恒产才有恒心。
一个家山民,适合打工的只有壮年人,其余老弱人口,目前留在山村更好。
根据地工业还没建设起来,第三产业更是没有,根本容纳不了大量的非劳动力人口。
集体农庄、机械化农场,将农民转变成农业工人,听起来很美好。
但在缅北山区,一点实践可能性都没有。
这个问题,张扬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,还是觉得留个农业产业化的口子。
“山下开荒的土地,就不分了,愿意搬下山种田的百姓,就安排进农场,转化为农场职工。以后地盘大了,再试行农村合作社。”
李国成翻阅厚厚的报告:“大概有6个山寨,几乎没有良田,出入非常困难,走路都很难通过。这种要坚决搬迁。”
这类山民,对平原的生活羡慕得不得了,他们只是为了躲避战乱,才搬进没人要的深山。
根据地给的条件好一些,山民很乐意搬家的。
有了统一意见,剩下的就是执行问题。
旅部发出土改令,各山村展开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。
驻村小队根据村民手册,公平、平等的分配土地。
同时兼顾有利于兴建水利工程的原则,尽量保持大块土地的完整性,避免把农田分割得七零八落。
华夏新历年之际,根据地的四十多个村庄完成土地改革,一万多农民分到了土地。